



政策法规
宁夏回族自治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意见稿)
发布时间:2022-10-31 浏览次数:39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发展氢能产业是提高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革命、引领产业变革、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新机遇,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根据《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年)》《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宁夏能源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自治区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能源转型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环境
(一)面临形势
1.国际氢能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进行,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氢储能和系统集成等技术日渐成熟,氢能成为未来全球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将氢能纳入能源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扶持力度,在氢能技术研发、关键材料制造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氢能由示范应用逐步走向规模化推广,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在全球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有望逐步达到18%。
2.国内氢能产业发展加快布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到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2020年9月,财政部等五部委正式启动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建设工作。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北京、上海、广东等多个省市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涌现出一批氢能先进技术和产品,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3.氢能产业助力宁夏能源转型。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宁夏长期以来存在着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实施,对宁夏能源低碳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氢能作为新一代绿色能源,其技术开发和应用是支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和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深度脱碳的重要路径。前瞻布局氢能产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提高氢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走出一条以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为主的能源转型发展之路,有利于宁夏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有利于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发展基础
1.资源基础。宁夏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持续扩大,风电基地、光伏园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快速发展,装机规模先后突破千万千瓦。截至2021年,风电、光伏装机分别达到1455万千瓦、1384万千瓦,占电力装机比重超过45.7%,居全国第三位。风电、光伏发电量分别为281.16亿千瓦时和183.33亿千瓦时,合计占全区发电量比重达到23.3%。2021年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97.5%,居西北前列,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潜力巨大。同时,氯碱、焦化等行业副产氢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具备规模化利用的条件。
2.产业基础。宁夏氢能应用场景丰富,绿氢耦合煤化工、氢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掺氢、氢储能、氢能热电联供等重点应用场景在宁夏可全部实现。近年来,宁夏把氢能产业作为发展清洁能源、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向,出台《关于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依托宁夏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聚集优势,大力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谋划实施了一批太阳能电解水制氢及综合应用示范项目,逐步构建了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示范应用领先的氢能产业体系。2021年,宁东基地入围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上海、郑州示范城市群,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得示范资格的开发区。
3.发展短板。目前宁夏氢能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持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二是氢能产业链上相关企业数量较少,氢能产业链布局尚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明显,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三是绿氢生产所需光伏、土地、设备等要素成本较高,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四是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等尚未建立健全,在吸引投资、项目落地、人才引进、应用推广等方面支持力度不足。亟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尽快建立机制、破除障碍、强化支撑、激发活力,引导产业快速有序发展。